close

我第一次公開呼籲豬排應該切塊是在2008年,當馬英九剛剛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時候,在接待日本國會議員的場合上,特別用鐵路便當,扯上日本殖民時期

在台灣建設鐵路的功勞。鐵路是日本人見的,從網路上看到的台鐵便當,可以確定不是日本人發明的。最受歡迎的台鐵便當裡有一大塊沒有切開的豬排,這

可不是日本人習慣的吃法,因此我寫了一篇文章,投書中國時報(年月日),表達我認為這樣不切的豬排實在是台灣飲食文化的大缺點,應該改善(請見另

文)。如今馬英九執政八年過去了,足以打勝對日抗戰的時間,豬排不切的作法還是依舊。

 

豬排為什麼要切?答案很簡單,因為豬排不切,不適合用筷子進食。沒友人要求牛排上桌前先切好,因為顧客手上有刀叉,可以自己切。日本人也用筷子,

日式炸豬排一定會切得很整齊。用筷子吃不切塊的豬排,就要用嘴一口一口撕咬,實在不是好的吃法。在台灣也很普遍的廣式燒臘,不管叉燒、油雞或燒鴨

,一定會切塊,從沒見過一大塊肉讓顧客自己用嘴咬的。聽我這麼說過的朋友,都很容易接受。

 

比較大的問題是,為什麼許多餐廳賣的豬排不切?而且顧客也不要求店家切豬排?我認為這是飲食文化的問題,因為習以為常,大家並不在意這件事,也友

人對我說,如果要切,可以告訴店家呀。這是很重要的觀念問題,約定俗成是文化的重要成分,現在台灣的豬排飯切與不切雖然並沒有既定的慣例,但是大

家很普遍的容許不切的豬排,而不能讓豬排切塊成為慣例。我心中的台灣飲食文化,店家提供切塊的服務應該是慣例,如果有人不要豬排切塊,可以告訴店

家,=而不該是切塊還要由顧客特別指定。

 

也有些朋友很有好奇心,會設想豬排不切是不是有什麼讓實務美味的理由?我知道有賣炸雞排的店家堅持不切外帶的雞排,原因是要讓包在炸酥外層裡的雞

肉可以保持多汁。我可以了解炸雞排不切的作法,一來那是外帶,或者手拿著邊走邊吃的。我們談的豬排是大家日常吃的快餐或便當,豬排不切並沒有口味

上的考慮,卻可能有視覺上的理由。雖然豬排進入台灣飲食文化的時間其實並不長,但是過程中卻有許許多多被人忽視的故事。我因為關心豬排,關心飲食

文化,覺得這些故事太有趣了,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。讓我們一一瞭解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geater 的頭像
    pigeater

    吃,諸文化

    pige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